一)土壤管理
1.幼年梨园的土壤管理
幼年梨园行间宜间种豆科、矮生绿肥及矮生禾本科作物、蔬菜等,但忌间种高杆作物及需钾多的块根类作物。树盘中耕松土,夏秋及旱季覆盖,利用中耕、间种及对间作物的施肥管理,促进根系发达,吸收根增多。
2.成年梨园的土壤管理
成年梨园的土壤管理,有全年种植覆盖作物、半年种植作物半年清耕休闲、全年清耕休闲和生草栽培等几种方式,以生长季节种植覆盖作物、干旱季节割除作死物覆盖为好。一般梨园结合施肥中耕两次。第一次在8~9月采果后,耕深10~15厘米,结合施速效性采果肥,起保水、增肥、延长叶片功能期的作用,有利于花芽分化和花器官发育。第二次在大寒前后至立春发芽前,耕深约20厘米,使来春根系发达,利于保花保果。深翻改土宜外深内浅,少伤粗根,并结合施基肥。生长期不宜深耕,以免伤根影响生长,导致落果;除草也宜浅耕浅锄。采果后可中耕并结合培土,有防露根、防旱、恶化病虫越冬条件等作用。
密植梨园须在建园前全面深翻改土。
(二)施肥
1.据《现代果树科学》报道,美国结果良好的梨园,在仲夏叶片营养物质的含量为氮2.0%~2.8%,磷0.1%~0.2%,钾1.0%~2.0%,镁0.3%~0.5%,钙1.5%~3.5%,尚含硫、铁和微量的锰、锌、硼、铜和钼。日本分析沙梨叶片三要素含量为氮2.50%,磷0.12%~0.14%,钾1.20%~1.35%。可知梨叶片营养物质含量与甜橙相近,需较多的氮和钙,其次是钾、镁和磷,尚需硫、铁及微量元素锰、锌、硼等。另据国外研究,梨营养器官与果实的氮、磷、钾的比率,两者氮、磷含量基本一致,而钾含量果实比营养器官高3倍以上。
2.幼树施肥
幼枝施肥以促进枝梢生长、迅速形成早结丰产树冠为目的,施肥依枝梢生长而定。幼年梨树生长旺盛,2~3月抽生春梢,待春梢老熟后又在其上抽生夏梢或秋梢。因此,梨幼树施肥可每梢1肥(萌芽前施促梢肥),或1梢2肥(即促梢肥及壮梢肥)。以氮肥为主,配合磷、钾、钙、镁肥。因根系尚弱,以薄肥勤施为妥。幼树宜环沟施或条沟施。
3.结果树施肥
梨生长快,结果多,产量高,施肥必须补充果实带走的养分,以及生根长枝叶、开花所需的营养。最少应按果实带走的养分,结合土壤肥力、不同养分的利用率、气候条件等计算施肥量。关于梨施肥量的确定,既复杂,也不易准确。根据各地丰产经验,每生产100公斤果实可施纯氮、钝钾各0.3~0.4公斤,纯磷0.15~0.3公斤。对南方沙梨施肥的研究尚少,但南方许多梨园土壤瘠薄,肥力不高,根生长不旺,且气温高雨水多肥料易流失,施肥量宜增加。首先保证植株生长正常,叶片氮、磷、钾含量适当,新梢长度及短枝上单叶面积符合该品种的标准。
沙梨结果树施肥一般年4次,即果后肥、花前肥、保果肥壮果肥。
(1)果后肥 在采果后至落叶前施用,目的在于恢复树势,增强叶片光合能力和树体营养积累,防止不正常落叶,促进花芽分化。以迟效有机肥为主,配合效速肥,每株施草皮泥、塘泥、土杂肥、垃圾、堆肥、粪肥等150~200公斤,尿素0.5公斤,过磷酸钙0.5公斤。对已发生落叶、可能引起翻花的植株,肥料宜浓,但速效氮不可多,以免刺激生长。
(2)花前肥 在发芽开花前约1个月施以速效肥,目的在于促使花朵发育和开花良好,枝叶健壮,座果率提高。弱树及一般结果树每株施人粪尿25~50公斤,尿素0.25~0.5公斤,硫酸钾0.2公斤。初结果树或成年旺树减施、不施氮肥。
(3)保果肥 在谢花后根外追肥保果,减少落果及促进新梢生长。常用0.3%~0.5%的尿素,10%的人尿,0.3%~0.5%的磷酸二氢钾,0.2%~0.3%的硼砂,可单独或混合使用。
(4)壮果肥 在果实膨大期施速效完全肥料,促进果实膨大,提高品质,也有利于花芽分化。每株施火烧土100公斤,过磷酸钙0.5公斤,腐熟麸肥1公斤,尿素0.5公斤及硫酸钾1公斤。结果树可条沟施或穴施,秋冬深施,若干旱应结合灌水;施绿肥、土杂肥应挖深40~50厘米,并混石灰埋施;春夏浅施,沟深10~15厘米。
梨树多数栽在沙滩地或山坡上,沙滩地保肥保水力差,山地一般土层浅,均对根系的发育限制很大,且水土流失严重,由于梨的根系分布深而稀疏,因此必须进行土壤改良。
①对沙地梨园的土壤改良 首先按规划挖排水沟,将水排出;亦可搞台田栽植,降低地下水位。对沙层沉积泥板层,应结合深翻,打通泥板层,把沙翻下;对沙层下沉积砾石的梨园,在株间挖沟或行间大开膛,深度1米,将砾石拣出,填加有机肥和壤土。
②对黏土地梨园的改良 以营养沟改土法最好,动土面积大,改良范围广。如果改造空间过小将不起作用。营养沟深度60厘米以上,回填时多加秸秆柴草,多施有机肥,有条件的可以掺入一定数量的沙子,填满后沟上再起垅,灌水时不浸没垅顶,水由两侧渗透,防止沟内积水,保持透气性良好。
⑧对盐碱地梨园的改良 一是要搞台田种植,二是要挖排水沟,三是种植或间作绿肥作物。
④对山岭薄地梨园的改良 可通过扩穴松土增加土层厚度,使活跃的表层根发达,增强吸收能力,并多施有机肥和好土,有条件的梨园可压土15~20厘米。
(2)施肥 梨树喜肥,但不同品种间对肥料的需求量不一,日本梨由于其生长势旺,产量高,果个大,对肥水要求尤其突出,生长期需大肥大水,其年施肥量标准:每100千克果需纯氮700克,纯磷400克,纯钾60克。
根据国内外梨产区的经验,应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时期的施肥。
①基肥 梨树栽培中最主要的一次肥料,最好在中熟品种采果后至落叶前的10月份施下,施肥量占总肥料需要量的65%,以优质农家肥混拌复合肥,或者过磷酸钙。不提倡春施基肥,一是伤根难愈合,二是肥效发挥较迟,效果远不如秋施基肥。
②追肥 第一次于生理落果后,施用果树专用肥,每株2千克;第二次在果实采收后进行,株施2千克果树专用肥。喷施叶面肥具有很好的保叶保果作用,对生产优质果十分有利,可喷施山东潍坊侨联实业总公司生产的富士肥霸1000倍液3~5次。另外采果后,补施部分氮、磷、钾肥料,对采果后恢复生机,提高叶片功能,延长叶长寿命至关重要。
(三)排灌水
沙梨原产地春夏降雨较多,夏秋高温,秋冬干旱,形成较耐湿润、新梢生长和果实发育期要求充足水分的特性。盆栽试验表明,当土壤含水量(对干土重%)30%~40%时生长良好,降至15%时枝梢停止生长,降至9%时叶片萎蔫变色。可知梨生理耐旱性弱,特别是果实含水分86%~90%,若土壤水分充足,果实发育良好,果实高身,果面光滑美观,少锈点,果皮幼细,果肉脆嫩,汁液多,石细胞少,果心少,可食部分大。因此,旱坡地及干旱年份所产的果实一般较平地、山窝、溪河边及水分充足年份所产的品质差。但土壤水分过多,通气不良,根的生理机能减退,植株生长恶化,也非所宜。高温下土壤通气不良的湿害更为严重。故春夏要注意排水,秋旱宜灌水。个别年份春旱花期灌水,使花发育和开花座果良好,也促进根对养分的吸收,提高肥效。谢花后及落果期后干旱灌溉,可稳果壮果。果实发育后期干旱灌水,促进果实增大,提高品质。南方多数梨园未重视灌溉,影响丰产优质。
合理灌水 一般来说,梨的抗旱性和耐涝性比苹果强,但梨的需水量比苹果大,灌水合理对梨树的生长和结果非常重要。第一次灌水在萌芽前,主要促进根系恢复吸收功能;第二次在落花后进行,此时随气温增高,树体生理活动和代谢机能非常旺盛,枝叶、幼果迅速生长,根系也处于旺盛生长和吸收时期,对水分需求最多,反应也最敏感,这时期一定要满足对水的需求;第三次要灌好封冻水,对树体安全越冬提供可靠保障,对解除早春旱情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。
在各种灌水方法中,为节约用水,提倡在有条件的地方搞节水灌溉,即滴灌,它能节水50%~70%,能使根系集中分布区域内土壤供水稳定,适量,透气性良好,若加入肥料随水滴进土壤后,养分增加,肥水适宜,从而促进根系生长、吸收、合成、运输多项功能的全面提高。在搞好灌水的同时,注意排水防涝。
(四)、梨病害综合治理
(1)休眠期防治。休眠期防治对梨树病害治理十分重要。休眠期所应采取的措施,下面只介绍下些具体的注意事项。
(2)梨黑星病菌、黑斑病菌均可在带病落叶上越冬,彻底清扫落叶对预防黑星病有一定效果;梨轮纹烂果病菌主要在枯死枝上越冬,应该特别注意清除果园树上、树下及周围的枯死枝。梨树腐烂病为害树皮浅层,发芽前彻底刮去病斑及粗翘皮,可以铲除病菌。
由于梨树轮纹病在枝干上较少发生,休眠期喷药应以40%福美砷可湿性粉剂100倍液为主;梨白粉病菌主要在落叶及枝干表面越冬,与苹果白粉病不同,开花前后不必使用三唑酮等防治白粉病的杀菌剂;梨黑星病菌主要在病芽中越冬,发芽前可以用10-20倍硫酸铵稀释液。
(3) 生长期防治。梨树生长期防治的主要对象是黑星病,其主要防治措施有以下一些:
① 果园卫生。梨树生长期果园卫生的主要对象是黑星病,主要措施有二:一是彻底摘除病梢。从5月初到5月底,7-10天巡视果园1次,仔细寻找病梢并彻底摘除。病梢要集中烧毁或深埋,不许随地抛掷。二是彻底摘除病叶及病果。从6月上旬开始,经常巡回检查,注意叶、果发病情况,发现病叶、病果要尽早摘除并集中处理。前期病叶、病果主要出现在病梢附近,比较集中;后期病叶主要在秋梢嫩叶上,也比较集中;病果则零星出现,比较分散。
② 喷洒药剂:在果树上喷洒药剂主要是防治黑星病,该病是生长期喷药防治的主要对象。防治黑星病喷药的关键时期是麦收前梨果近成熟期。在麦收前主要目标是预防越冬病菌侵染幼叶和幼果,此期有药应以高效的内吸治疗剂为主;梨果近成熟期,主要目标是降低梨果的发病率或带菌率,此期喷药或以保护剂为主,如果病情严重,适当加喷1-2次内吸治疗剂。
常用防治黑星病的药剂有:
40%福星乳油:美国进口的高效内吸治疗剂,常用10 000-12 000倍稀释液。
12.5%速保利可湿性粉剂:日本进口的内吸治疗剂,常用3 000-4 000倍稀释液,对轮纹病效果差。
12.5%特谱唑可湿性粉剂:国产内吸治疗剂,常用2 000-3 000倍稀释液,对轮纹病效果差。
6%乐必耕可湿性粉剂:美国进口内吸治疗剂,常用1 200-1 500倍稀释液,对轮纹病效果差。
70%代森锰锌可湿性能粉剂:国产保护剂,常用1 000-1 200倍稀释液,稀释倍数低于800易发生药害,对轮纹病效果不理想。此药还有30%胶悬剂、50%及40%可湿性粉剂等剂型。
30%绿得保胶悬剂:代替波尔多液的铜制剂,常用300-400倍稀释液,防效好,药害轻,不污染果面
(4) 贮藏期防治。贮运期的烂果病主要是轮纹病,重病年烂果高达40%-50%,贮藏中后期的重要非侵染性病害是梨果黑心、红肉及褐皮。
① 采前喷药。梨果采收前喷撒1-2次内吸性杀菌剂,可明显减少贮运期的轮纹烂果病。常用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-1 000倍稀释液 90%疫霜灵可溶性粉剂600-700倍稀释液 害立平或助杀1 000倍稀释液或35%轮纹病铲除剂300-400倍稀释液 害立平或助杀1 000倍稀释液等。
② 精细采收和包装。在采收过程中,尽量避免果实及果柄受伤;包装时要细致,伤果、病果、虫果、畸形果等不合格果实勿进包装箱;运输过程中要轻拿、轻放,严禁因野蛮装卸而导致果实受伤。
③ 改善贮藏条件。使用常温库、窖贮存时,要注意温度、湿度、通风的控制,勿受热、受冻。初期主要防止高温、高湿;自然温度降至0℃左右时要特别注意防冻。库温以1-5℃较好,最低不得低于-1℃。冷库贮存要严格掌握入库温度、降温速度、最终温度。一般应在库温16℃左右时入库,初期5天降1℃,中期4天降1℃,后期2天降1℃,40天内降至1℃±0.5℃。库内相对湿度保持在90%左右,不要低于80%,高于95%,二氧化碳浓度不要超过1%。
梨树病害中有许多病害与苹果病害类似,如锈病、腐烂病、轮纹烂果病、炭疽病、疫腐病、褐腐病、根部病害。下面只介绍一些特殊的病害。
(1) 黑星病。黑星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芽中越冬;第二年病芽萌发,形成病梢(乌码子),产生孢子,成为该病的主要初侵染来源。在冬季温暖干燥年份,落叶上的分生孢子可以越冬;在冬季温暖潮湿年份,菌丝体可在病叶中越冬,第二年春在落叶上形成假囊壳,其中产生子囊孢子,它们有可能成为该病的初侵染来源。
影响黑星病流行程度的主导因素是降雨。落花后至麦收前雨水较多时,初侵染率高,幼叶及幼果发病重;采收前1-2个月雨水较多时,果实受侵染的可能性大,成熟果发病重。如果全年降雨量大,雨日多、雨水集中在4-5月及7-9月,黑星病有可能大流行;如果前期雨多后期干旱或前期干旱后期雨多,黑星病可能中度流行;全年降雨偏少,气候干旱,黑星病难以流行;如果雨量较少,又不集中在麦收前或采收前,黑星病不会流行。
(2) 轮纹烂果病。轮纹烂果病在鸭梨、雪花梨等品种的枝干上并不严重;采收前果实上也极少表现烂果,但是该病经常在贮运期间会严重发生,容易造成损失。
烂果病菌主要在果园内及其附近的枯、死枝上越冬,落花后10天左右的幼果即可被侵染,只要有连续降雨的气候条件出现,果实的带菌率就比较高,采收后的烂果就比较严重。
(3) 白粉病。白粉病病菌主要以闭囊壳在落叶及枝干表面越冬,第二年7-8月进行初侵染,再侵染非常次要。通过风雨传播,并直接侵入,只为害叶片。
(4) 黑斑病黑斑病是梨树的特有病害,病菌可能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主要在带病落叶上越冬,也可以分生孢子在枝干表面越冬。第二年5月上旬开始初侵染,并有连续多次再侵染。主要靠风雨传播,并直接侵入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