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玉醉红尘子非鱼

醉卧沙场君莫笑,古来征战几人回。QQ:285154032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南瓜疫病识别与防治  

2013-03-04 13:00:38|  分类: 黄瓜*菜瓜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本文转载自玄武星《南瓜疫病识别与防治》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南瓜疫病识别与防治
            黑土农技网  玄武星   2012-6-15

    南瓜疫病(Phytophthora capsici)是一种毁灭性病害,具有潜育期短,蔓延迅速和暴发流行的特点。其在我国各南瓜产区均有发生,严重时南瓜植株大面积枯死,果实腐烂,甚至绝产。由于近年来南瓜各品种连年大面积种植,其疫病的为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。
    一、发病症状
    南瓜疫病主要危害南瓜根茎部,还可危害叶片、茎蔓和果实。根茎部染病,初始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,病斑迅速扩展、茎呈软腐状,有时长达10厘米以上,植株萎蔫、青枯而死亡,但维管束不变色。幼苗染病,多始于嫩尖,产生水渍状病斑,病情发展较快,萎蔫枯死,但不倒伏。也可为害子叶及幼茎基部。在子叶上可产生水渍状暗绿色圆形斑,后中央逐渐变成红褐色;在近地面的幼茎基部发病,初现暗绿色水渍状病斑,后病部逐渐缢缩,生长点及嫩叶迅速萎蔫致使幼苗青枯而死。叶片染病,初始多在叶缘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斑点,扩展为近圆型或不规则大型的黄褐色病斑,病斑边缘不明显,其发生速度很快;天气潮湿时全叶腐烂,并产生白色霉层;干燥时病斑极易破裂。茎染病,多在近地面茎基部开始,初始呈暗绿色水渍状斑,病部渐渐缢缩软腐呈暗褐色,病部以上叶片萎蔫,不久全株枯死。成株期往往有几处节受害,病株维管束不变色;在茎蔓节部多产生纺锤形或椭圆形暗绿色水渍状斑,后病部明显缢缩,潮湿时变暗褐色、腐烂,干燥时呈青白色干枯,受害部以上蔓叶枯萎。果实受害多发生在花蒂部或果面,初始出现水渍状浅褐色小斑,扩展成暗绿色圆形或近圆形水渍状凹陷斑。潮湿时病斑凹陷,并产生白色霉层(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),迅速扩展,导致病瓜局部或全部软化腐烂,或皱缩,有腥臭味。 

     

南瓜疫病识别与防治 - 玄武星 - 玄 武 星 博 客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叶缘病斑

南瓜疫病识别与防治 - 玄武星 - 玄 武 星 博 客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叶片上的病斑

南瓜疫病识别与防治 - 玄武星 - 玄 武 星 博 客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受害茎蔓

南瓜疫病识别与防治 - 玄武星 - 玄 武 星 博 客

 果实受害状

南瓜疫病识别与防治 - 玄武星 - 玄 武 星 博 客

 
    二、病原物
    病原物是辣椒疫霉(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),属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真菌。在CA培养基上菌落呈放射状或均匀絮状,气生菌丝中等或繁茂,菌丝宽3~10微米;孢囊梗呈不规则或伞状分枝,细长,粗1.5~3.5微米;孢子囊卵形至肾脏形或梨形至近球形、椭圆形至不规则形,形态变异大,大小40~81×29~52微米,长宽比值1.4~2.7,乳突1个明显,个别3个,高2.7~5.4微米,孢子囊基部钝圆形或渐尖,脱落后具长柄,柄长17~61微米,萌发成菌丝或间接萌发释放游动孢子,每个含14~36个孢子;游动孢子肾脏形,大小10~15×8~10微米,鞭毛长;休止孢子球形,8~10微米,间接萌发能形成卵形小孢子囊,大小8~13×6~8微米,有的形成厚垣孢子,球形至不规则形,顶生或间生,18~28微米;藏卵器球形,大小22~32微米,平滑,柄棍棒状,偶圆锥形;雄器球形至圆筒形,无色,围生,大小10~20×9~14微米;卵孢子无色,球形,平滑,直径21~30微米。病菌对淀粉利用能力极强。生长最适温度24~28℃,最高36.5℃,最低7℃。人工接种时,病菌还可以侵染茄子、番茄、黄瓜、马铃薯等19种植物。

南瓜疫病识别与防治 - 玄武星 - 玄 武 星 博 客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病原物是辣椒疫霉菌
    三、发病规律
    南瓜疫病以土壤传播为主。病菌以菌丝体、卵孢子和厚垣孢子在病残体、土壤和未腐熟的粪肥中越冬,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。夏初,瓜株伸蔓后,土壤中的病菌先侵染瓜株基部茎蔓,以后扩展到叶和瓜上。植株发病后,在潮湿的条件下。病斑上产生孢子囊,孢子囊及其萌发的游动孢子又借风雨、灌溉水等进行再侵染,使病害传播蔓延。 高温高湿、雨后闷热极易使疫病流行。日平均气温达16℃时即可发病,27~3O℃最适宜发病,高于33℃则病害受抑制,相对湿度85%以上发病重。在适宜发病的温度范围内,田间发病高峰多在雨量高峰之后。在最适温度(27℃)下,南瓜疫病发生所需的最低土壤含水量为40% 。当土壤含水量达到8O% 以上时.南瓜疫病发病率为100% 。早春温暖多雨或夏天连阴雨后骤晴,气温迅速回升时易发病;秋季多雨、多雾、重露或寒流来得早时易发病。在同一湿度条件下照光比不照光孢子囊产生的早且数量大。实行轮作倒茬、采用宽行高台或深沟大垄的栽培方式发病轻;连作或常规小垄密植、渍水内涝地块发病重。使用氮肥过多,植株贪青徒长、组织幼嫩,植株抗病力下降,病菌乘虚而入导致发病。而品种不是疫病流行的限制因子。
    四、防治方法
    1、选择抗病、耐病品种。可因地制宜选用梅亚系列及桦南大白板等抗病性强的品种。
    2、选择合适的地块并合理轮作。南瓜耐旱怕涝,喜温厌凉,宜选择地势高燥、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种植。轮作中宜与小麦、玉米等禾本科作物实行3~5年轮作,忌选瓜果蔬菜、甜菜、烤烟等茬口。有条件的地区可实行水旱轮作。
    3、种子处理。于播前进行药剂拌种,可选用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、40%福美双可湿性粉剂、35%甲霜灵拌种剂按种子量的0.4%拌种。
    4、改进种植方式。严格选地,尽量采用宽行高台或平台栽培,坡地种植,即垄宽65~70 cm、株距5O~6Ocm,隔行种植,中耕破垄加宽加高种植行,定向压蔓在平台上。此方式防止种植过密,利于通风透光,增温降湿,减少发病机会。利于增温降湿。
    5、合理施肥。底肥宜多施有机肥和氮磷钾复合肥。有机肥要充分腐熟,后期追肥少用或不用氮肥,可适当补充磷钾及稀土微肥。
    6、加强田间管理。 南瓜生长期间应经常到瓜田观察。及时拔除中心病株,对田间发生的烂瓜、死株、病叶等要及时清理并带到田外深埋或烧毁,对病穴周围土壤撒石灰粉或浇注药液灭菌消毒。雨后及时清沟排水,保持田间卫生。收获后也要及时清除烧毁病株残体。防止种植过密,以利通风透光,降低土壤湿度,减少发病机会。
    7、药剂防治。如发现病情需每隔5~7天喷药1次,连续3~4次。施药同时要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。喷药除喷洒植株外。还需喷洒地面或结合灌根以消灭土壤中的病菌。可选的药剂种类及浓度为:72%代森锰锌·霜脲氰可湿性粉剂(克露)800倍液,58%甲霜·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,或72%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,25%嘧菌酯悬浮剂(阿米西达)1500~2000倍液。应在雨季来到之前(6月末7日初)施药,此时田间尚未完全封垄,便于操作;病菌孢子囊尚未大量形成,可以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。
   
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38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